|
|||
2011年,民意的彰显以其特有的方式,紧紧追赶着时代的脚步,没浪费掉时针划过的每一秒。郭美美事件、故宫N重门、湄公河血案、救助乞讨流浪儿……面对大时代里的潮起潮落,我们或义愤填膺,或感同身受。生活中,有些事的发生,总事起突然,但因为有了网络这部畅通的发声器,民众的意志,可以凭借聚合的力量,将事件朝着积极的彼岸推动。满怀敬畏的心,我们梳理这一年来民间意志对时代进步的贡献。谨以这样的回首,褒奖每个人心底那份永不褪色的进取精神吧。记者 王斌 有个女孩名叫“美美” 一个时尚女孩,一夜之间家喻户晓,她名字很“美”,可举手投足之间,却无一丝的优雅。郭美美的冒失出现,险些砸了一个“百年老店”的红字招牌。直到2011年的最后一个星期,我们还惦记着她,还在等待红十字会公布这起事件的调查结果。 曾几何时,红十字是我们从未怀疑的符号。当汶川地震后,国人重新拾起慈善大旗,红十字会却由于自己的先天不足和高傲,陷入了空前的信任危机。而放眼全国,各类慈善组织在制度建设、品牌管理、信息公开等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其暴露方式,则可用“溃败”来形容。 中国红十字总会副会长赵白鸽也坦言,郭美美事件对红会改革起了重大影响,因此红会将2012年列为改革年。而就在年底前,民政部发布了《公益慈善捐助信息公开指引》,规定重大事件捐赠需在72小时内公开,希望能够借助政府的力量增强慈善捐助信息的透明度。 歌手张艾嘉在《爱的代价》里这样唱到:“也曾伤心流泪,也曾黯然心碎,这是爱的代价……”倡导博爱的红十字会,一直是我们心中爱的代言人。我们希望,从今以后,爱的代价,不要这样奢侈。 推倒N重门,故宫不设防 故宫的传奇典故,从2011年5月8日续写。当一个小蟊贼轻而易举穿越京城轴线上中国最大宫殿群的防线时,谁曾料想,宫殿里“睡眼惺忪”的人们,会以更令人吃惊的情节续写事态的发展。错别字锦旗、筹建豪华会所、所藏文物频频受损……故宫N重门,就这样被民意一个个撬开。而民意如此执着,更是因为已看不惯这N重门的朽烂。剥离掉残垣断壁,故宫已不设防。 对故宫N重门的追问,不能止于简单的“技术短板”。深层次的思考,径直把我们引向有关信仰缺失与官僚风气的反思上来。《长江日报》评论员肖擎在评论文章中指出,在这些问题的表现上,故宫不是一个特殊的地方。我们并不难在其他社会机构中发现这样的管理模式,对待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故宫事件代表了社会机构存在和运行的一种共性状态。于是我们明白了,对于承载人们道德期待的职业,以及被人们寄予道德希望的领域,故宫的问题提供了警示。出现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道德感一步步丧失。 狠踩刹车,抑“车轮腐败”
2011年4月,公车专项治理工作在全国范围内拉开帷幕。我国连出重拳应对“车轮腐败”,离不开民意的“穷追不舍”,这份底气,大大的推动了车改进程。在中央层面,公务用车改革的每一次成果梳理,都会引发各界的思考。从贴“公车标志”,到各地取消O字号牌;从GPS监控,再到部分地区公车车补的“试水”。职能部门每一次有益的探索,都饱含民间智慧的敲击,而公众每一次冷静的质疑,也都孕育着新的公车治理方案。而工信部在11月18日公布的有关公车管理细则中明确了态度。 纵贯2011年的公车改革,是一条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完成的“对标实践”,而民意才是公务车改革的“方向盘”。正如评论员孙金栋所言,如果把公务用车改革视同防腐反腐败的措施之一,就要立党为公,横下一条心,去碰一碰公务用车的特权观念,使公务用车名副其实。 救流浪儿,“原动力”不竭 2011的春节假期,我们的内心徜徉着一种有别于节日的情愫。微博“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的活动仅仅几天就吸引了上万粉丝,这个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教授于建嵘开设的微博引起全国网友、各地公安部门的高度关注,不少社会名人也开始加入街拍行列。 加了关注的网友,都丢掉了“玩微博”的心态,因为每一张随手拍到的流浪乞讨儿的照片,都可能承载着一个家庭由绝望向希望转变的可能。网民能做到的,就是不断的接力、助推,不让这堆希望之火无情地灭掉。 我们欣喜地看到,饱含温情的火苗自下而上所散发的火焰,已经照亮了我们周边。经过多个层面的“酝酿”和跨部门的联手,一场名为“接送流浪孩子回家”的专项行动,在全国全面展开了。“力争到2012年底基本实现城市街面无流浪乞讨未成年人”,活动的这个目标,不管实现起来有多难,我们都该许下诺言毫不放弃,这是因为,孩子们能够感受到,那千万网友一致的呼吸。 小纳税人的大时代 “世界上只有税收和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两百多年前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话依旧回荡在我们耳畔。 这一年,沪渝两地的房产税试点,开启了房地产资源配置的一条探索之路。而在这条路上,你我都不是独行者。最高法发布的《婚姻法》司法解释,可以意外引发一场有关“房产加名税”的婚姻“危机”。而车船税法经过一年的讨论,下月即将实施,其对车市也将产生深刻的影响。牵一发而动全身,税收的变化,在一点一点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同样的,当回顾个税起征点由2000元向3500元拔高过程里的“曲折”,我们更加自信了,因为民意也能撬动税收这个硬杠杆。而那个令人啼笑皆非的假“个税47号公告”,却也曾歪打正着地触动了我们敏感的神经:假公告里藏着真民意,谁说我们不能用另一个视角来解读? PM2.5, 全民的科普 美国驻华使馆公布的一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让PM2.5闯进了公众视野。我们的真实感受,为何难以对应官方检测结果里那微妙的小数字?一场有关空气质量标准的大讨论,就像年底久踞不散的大雾,笼罩在我们心头。 在民间的质疑与推动下,环保部就《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等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而公众普遍赞成把PM2.5指标纳入常规空气质量评价和监测。我国首次制定PM2.5标准,既然来得迟,脚步必须得加快些了。 最昂贵的酒
这里说的不是噌噌涨价的茅台,而是一杯能让你我身陷囹圄的毒酒。高晓松酒驾被刑拘,注定成为这一年娱乐新闻盘点的对象。可事件本身所透析出来的社会反思,远不是媒体娱乐版面所能承载得起的。酒足饭饱的我们,在手拿钥匙准备发动汽车的一瞬,从眩晕的视线里,能否真真切切看到那滴血的教训? “小微”的明天 钱江潮,汹涌无情。在这个潮水千百年不断冲刷的地方,有关钱的另一次潮涌,犹如多米诺效应,冲击着看似坚固的资金堤坝。2011年,曾经火热的民间借贷瞬间窒息,中小企业发展的困局,因为资金链的断裂而冲出了囚笼。阵痛之后的反思,促成一系列国家层面对小微企业金融支持政策的密集出台。而央行重申借贷规范,则平息了关于民间借贷合法性的争论,并给我们划清了避免“跑偏”的那条界线。 湄公河上 升起“明灯”
澜沧江-湄公河是亚洲唯一的一江连六国的国际河流,10年来,从鲜花、水果到轻工、石油,这条国际航道成了贯穿东南亚的“黄金水道”。如何维护这条航道的繁荣?像湄公河惨案这样的突发事件,是外交层面上的领事保护措施所不能解决的。而中老缅泰四国作出的联合执法探索表明,这一回不是某一国家的单打独斗了。 一个国家的尊严,需要以每个公民的尊严来彰显。千里之外,湄公河湍流的河水,还在讲述着我们心头的伤痛。但穿梭在河中的多国执法巡逻艇,已经为我们竖起了照亮心头的那盏明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