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A 重点报道 B 周刊集群 C 本地新闻 品牌活动 电子版
热门搜索关键字: 读我网 鲁商集团 山东新闻网
读我网 > 首页 > 周刊 > 眼界周刊 > 正文

强制删除不是最后一步

2011-12-30 08:25:00 来源:山东商报 网友评论 0 进入论坛
嚣张的李双江之子、爱哭的“达芬奇”、挥刀剖腹自救的农妇、雷人的“日本开拓碑”……一年下来,这些事件让我们的心满目疮痍。我们要提醒,直面真相和现实,才是最佳的姿态。

  嚣张的李双江之子、爱哭的“达芬奇”、挥刀剖腹自救的农妇、雷人的“日本开拓碑”……一年下来,这些事件让我们的心满目疮痍。渴望追求向往美好生活的我们,不希望它们的再次发生。如此令人痛心、不解、反思的事件,难道真的需要在我们内心安放一个Delete键,在我们不愿接受的时候,强制删除那些记忆么?真要那样,才是这个世界带给我们最残酷的现实吧。

  记者 张蕾

  盐没荒,人慌了

  

  在年初的时候,人们还在担心食盐碘过量,反对食盐加碘。但3月份的一天,全国各地却突然刮起食盐抢购风,而且非碘盐不买。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大地震导致核泄漏,各地谣传吃碘盐能防核辐射。“谣盐”一度惑众,一些地方发生“抢盐潮”。

  据说“谣盐”最热之时,各超市酱油都被抢完了、榨菜也遭到热卖。尽管无数专家站出来辟谣,但仍旧阻止不了“谣盐”飞扬。有人调侃,日本人在核辐射中等待碘盐,中国人在抢购碘盐中等待核辐射。

  正如网友骆新所说,比灾难更可怕的,是人们信任的崩塌和心理灾难的疯狂蔓延,这种“提前见鬼”的本能会使人们忽略系统风险、而就某一问题采取“过度防御”,“抢盐风潮”正是一例。

  俗话说“谣言止于智者,恐慌止于知情”,这话其实只说对了一半。聪明人也可能相信谣言,这是因为,在现实中,不断有经验提醒我们,信总比不信强。所以,我们应该追问,在某些事情上,为何公信力总跑不过谣言?

  剖腹自医,一记响亮的耳光

  

  5月8日母亲节那天,重庆九龙坡区53岁的吴远碧做了个叫人难以置信的决定:趁着丈夫深夜外出,一咬牙,举起手中的菜刀从自己的腹部猛划了下去……因为未办暂住证,无法享受医保,家里又实在凑不起手术需要的5万元,她只能挥刀向自己。

  剖腹自救,这个母亲的决定叫人心酸。我们也很难想象,那个漆黑的夜里,需要怎样的勇气和决心,才足以使她拿起菜刀3次划向自己的肚子,剧痛之下那是怎样的无奈。

  公共救济的缺失,“剖腹自医”,成了她极端又无奈的自救。她的自救让我们又想起了张海超“开胸验肺”式的维权。时评作者佘宗明指出,身逢劫难,却都遭遇社会救济乏力,“剖腹”、“开胸”,成为弱势群体绝境中突围的“上策”。试想,若参保门槛对弱势群体更低,若保障资源充沛,救济之手“主动出击”,弱者还会挥刀自剖么?

  “高贵”的达芬奇,滴下廉价眼泪

  

  “之前我就一直在想到底我要换哪一款电脑,才能让它在一堆ARMANI(阿玛尼)和达芬奇家具中间每天相处而不自卑……”郭敬明博客上的一句话曾经招来众多网友的羡慕嫉妒恨。然而,没多久,网友开始幸灾乐祸嘲笑起“小四”来。原来,那天价“达芬奇”被证明是“假洋鬼子”。

  7月10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报道,达芬奇所售的家具声称是意大利生产原装进口的,但实际上是在国内生产,然后出口到意大利,到意大利后,换包装后再出口到中国上海。有时甚至根本不出口,在保税区玩个“一日游”即可。被曝光后,迫于无奈,达芬奇召开发布会,会上达芬奇总经理潘庄秀华鼻涕一把泪一把哭诉心酸创业史,发布会成了一场闹剧。“你跟她讲欺诈,她跟你聊创业了;你跟她讲赔偿,她跟你讲慈善了;你跟她急眼,她狂跟你飙泪……”

  风头一过,近日,达芬奇多地门店又重新开张,价格依旧坚挺。潘庄秀华的“泪雨滂沱”,似乎已经冲刷掉了其欺诈消费者的事实。也是真应了网友的话,彪悍的“达芬奇”不需要解释。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你不教子,他就“坑爹”

  

  如今这个年代,爹是谁那是相当重要,不是李刚就必须是李双江! 9月6日晚,北京一小区门口,一对夫妻在开车进入小区时,因减速遭到后面一辆无牌宝马的司机和一辆牌照为晋O·00888的奥迪司机殴打。经核实,宝马司机15岁,无驾照,系歌唱家李双江之子李天一。

  “星二代”李天一打人事件,只因多了李双江这一明星元素,令舆论爆棚。不仅如此,另一参与者也因驾驶最牛山西车牌、声称有“官爹”背景引发轩然大波,“星二代”再加上“官二代”、“富二代”,就变得更加热闹。“坑爹”一词从此载入史册广为流传。

  正如央视名嘴鲁健所说,十五岁没驾照就敢开车上路,没驾照就罢了吧,关键宝马车还没牌照,没牌照就罢了吧,关键车上还放把逼真的假冲锋枪,放假枪就罢了吧,关键15岁敢跳出来打成年人,做人如此高调也就罢了吧,关键你爸也姓李。

  在这个“拼爹”依旧盛行的时代,没有“名爹”、“富爸”,趁早别出来“瞎混”。

  “真性情”女医生,暴露人性冷漠

  2月16日深夜,广东汕头一女医生引爆网络。一切皆因她发的微博:“半夜很可能要起床收尸。这大冷天的,我暖个被窝也不容易,您就等我下班再死,好不?”

  这位女医生也是个“真性情”的人,在微博上将自己的内心完全袒露。将自己的不满、腻烦都讲了出来,她是痛快了,只是,她有没有想过,这一席话病人家属听到了会是什么样的感受?尚在病床上跟病魔战斗的病人又会是怎样的心境?

  这名医护人员的“真性情”,暴露了她对待他人生命的麻木和冷漠,这无疑是在挑战整个社会的道德底线。并且,这样的冷漠和麻木,所折射出来的正是医德缺失的一个缩影。诚如时评作者李辉所言,医护人员连自己的“重病”都治不好,何谈替公众治病!

  为开拓团立碑,

  谁为“碑剧”买单?

  因为一面“日本开拓团民亡者名录墙”,黑龙江小城方正,一夜之间成为了全国舆论的焦点。今年7月底,方正县为吸引日商投资,花70万元为侵华“日本满洲开拓团”死者树碑。方正县副县长洪振国称,之所以立此碑,是为了教育后人,记住这段历史。“湘军五百”等5名男子随后将碑砸毁、泼漆。

  史书记载,“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为了全方位占领中国,不仅派来了军队,还迁来大量移民,即开拓团。他们抢占土地、家园,致使500万中国农民因此而失去土地,冻饿而死的人无法计数。他们的掠夺与压迫,是另一种形式的侵略。《新京报》评论认为,为了向日本人招商引资,或者吸引更多的日本游客而立碑,当地政府之居心实为下作,为了眼前的一点利益,完全置中国饱受日本侵略者蹂躏的史实于不顾,置中华民族感情和数千万死难者的亡魂于不顾,轻言是无知,重言则是昏聩。为日本开拓团立碑是一出毫无开拓意义的“碑剧”。

  “机密”的性奴案

  终究被解密

  

  2011年的古城洛阳,因小人物李浩被推至风口浪尖。消防兵转业的34岁李浩在4年前挖了一个4米深的地窖,先后囚禁6名从事色情服务的女子当性奴,期间两名女子被杀害。9月22日,震惊全国的恶性事件“洛阳性奴案”被媒体曝光,此案时间之长,受害人数之多,让人们大吃一惊。

  要不是这一离奇案件的侦破,李浩还在继续着他那“完美”双面人生,一边积极工作从不请假,一边变态地过着“地下生活”。媒体的曝光让公众的知情权,得到一定程度上的保障。然而,曝光此事的记者却遭遇当地官员追问信息来源,指责其“侵犯国家机密”。发生公共事件,不及时澄清真相,公开信息,动辄当成“国家机密”严防死守,似乎已成为某些地方秘而不宣的“行规”。我们要提醒,直面真相和现实,才是最佳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