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A 重点报道 B 周刊集群 C 本地新闻 品牌活动 电子版
热门搜索关键字: 读我网 鲁商集团 鲁网
读我网 > 周刊 > 眼界周刊 > 正文

网销保险别玩“险招”

2020-4-16 9:43:36 来源:山东商报

        不知从何时起,保险作为一种商品曾一度跃居线上,各种电商平台推出的险种,种类繁多、价格低廉、投保便捷,成为了很多年轻人群的新选择。与此同时,保险行业不断推陈出新,竭尽全力触及着消费者日益升级的保险需求。除了意外保险、疾病保险等人们常见的类别,一些“保险新星”也渐入视野。

 

  或许是社会发展过程中某一特殊节点的衍生物,如抗“疫”险种。也可能是互联网浪潮中不断涌现出来的“另类”险种,如熊孩子险、欠债不还险、违章贴条险、忘穿秋裤险、美厨娘关爱险、肠胃险……这些被网友标新立异为爱豆的“奇葩险”赚足了眼球。

 

  业内人士指出,不断涌现的新兴险种,保障了特殊时期消费者的权益。也不乏保险公司为了提升险种知名度,以热词傍身“变装”再卖。甚至有一些称不上保险的险种,压根就“不姓保”,念歪了“创新”经。山东商报·速豹新闻记者 孙慧娟

 

  应运而生

 


  作为一个提供风险保障的行业,保险在特殊的节点上总有其独到的优势,在重大事件面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据中新社报道,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已有68家保险公司开发了600余款保险产品。同时,官方鼓励保险公司开发应对疫情挑战、符合保险原理的抗“疫”险种。

 

  不可否认,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保险行业再度筑起抗“疫”城墙。另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月3日,包括中国人寿、太平人寿、平安人寿、中国太保、新华保险、泰康保险、阳光保险等20多家保险公司均已完成疫情专属保险的赔付,主要包含医疗和意外等保障。

 

  2月9日,青岛交运集团所属保险代理公司为一线职工投“抗疫险”,总保额达15亿元。充分发挥商业保险的兜底保障功能,为坚守在防疫一线的7800多名员工,每人提供20万元保额的新冠肺炎专项保险,总风险保额达15.6亿元。此次为交运一线抗疫人员投保的团体意外保险险种,是在传统的每人10万元意外伤害保险保障的基础上,专属定制扩展了专项保险保障范围,增加了感染新冠肺炎的保险责任,每人20万元保额。

 

  同样应运而生的,还有部分大型保险公司推出的“确诊保”。

 

  据英国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的数据显示,亚洲国家的皮肤黑色素瘤、淋巴瘤和骨髓瘤生存率普遍较低,中国分别为49.6%、38.3%和24.8%,美国分别为90.8%、68.1%和46.7%。然而,随着国内首款专注癌症海外诊断健康险——“确诊保”的推出,上述普通患癌家庭遥不可及的奢望,正在变成真正触手可及的现实。

 

  据相关媒体报道,确诊保是国内首款专注癌症精准诊断的医疗保险,全面保障癌症患者前往Mayo Clinic进行二次诊疗,能够帮助患者在患病初期就可以前往Mayo Clinic获得医学专家的诊疗意见及治疗方案,全面解决国内癌症患者赴美尤其是顶级医疗权威机构看病难、看病贵、申请就诊流程较长等痛点,使患者花费很少的钱,可以获得国外顶级医疗机构高额的二次诊断费用保障及垫付服务,从而抢占癌症诊断治疗的黄金窗口期,彻底摆脱马拉松式求医现状。

 

  另外,已有险种在特殊事件发生后再掀热潮,同样是另一种“重生”。

 

  近日,瑞幸咖啡财务造假事件在资本市场引起波澜的同时,也将一种2002年首次在我国推出的名为董责险的险种再一次带入人们的视野。董责险全称为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责任保险,当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在履行管理职务或雇员职责时,存在因不当履职行为损害公司及其股东利益而遭受索赔的风险时,由董责险的保险公司承担赔偿责任。

 

  事实上,董责险至今仍属小众险种。上交所资本市场研究所报告显示,欧美发达国家大多数企业投保董责险,而2019年我国上市公司投保董责险比例仅为4%。其中,仅投保1年的公司比例为59%,投保2至5年的公司占比33%,投保时间超过10年的公司仅6家。

 

  董责险的存在能够为公司治理提供保障。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组织与战略管理系助理教授易希薇表示,管理者的风险容忍度是影响企业创新的重要因素,合理运用董责险可以降低管理团队的风险厌恶情绪,激发他们履职的积极性,从而提升公司价值。此外,保险公司对承保企业治理水平和风险的调查评估也可以有效发挥外部监督作用。

 

  多位专家表示,目前保险公司需要优化董责险的条款和费率,创新产品和服务,为不同类型的企业提供满足特定需求的产品,同时要形成良好的竞争机制,未来董责险在我国将会具有很大发展空间。

 


  “变装”再卖

 

  随着保险平台的不断涌现,千奇百怪的“奇葩”险种唱罢再登场。在看似标新立异的背后,实则是原有险种的再延伸。比如所谓“肠胃险”“吃货险”,不过是一些短期健康险的“变装”再卖。

 

  怜香惜玉险,听其名便知针对的是女性消费者。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保险市场上针对女性推出的保险不计其数,竞争激烈。保险公司为推陈出新,保险名称也是层出不穷。
  此前,有关熊孩子的“闯祸”趣闻在网络上层出不穷,“弄坏叔叔家价值几万的瓷器”“打碎邻居家的玻璃窗户”……熊孩子的闯祸能力让人叹为观止。于是,就有保险公司对症下药,直接推出“熊孩子险”,为熊孩子的调皮行为所产生的后果买单。

 

  因为险种名字的趣味性加持,此险种一经推出便引发众多网友关注。记者从部分保险公司了解到,对于这款险种销量可观。业内人士介绍,“熊孩子险”实则是监护人责任险的“变装”再现,是一款由中国人保推出的监护人责任保险,父母为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熊孩子险保险期限为1年,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均可作为被保险人,最高可获赔50万元,保费为每人每年28.58元起,保期内由小孩造成第三者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需依法承担赔偿责任的部分,根据保险合同的规定由保险公司负责赔偿。

 

  值得一提的是,“熊孩子险”确实是一款保险产品,符合保险原则,并有法律依据。依据《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二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熊孩子险”实质是对上述侵权责任经济赔偿的保险解决途径。实践中,不少保险公司将其作为少儿保险或者家庭保险的附加险进行销售,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化解社会矛盾的积极作用,与之类似的还有为精神病人家属提供的监护人责任保险。

 

  如果说熊孩子险是很多家庭乐此不疲选购产品之一,那“中秋赏月险”着实让网友捏了一把汗。

 

  “明月不予诸君便,保险公司来理赔”。早年间,安联财险与阿里集团合作推出了一款“中秋赏月险”,该产品为被保险人提供针对中秋节不能赏月提供的心情损失补偿。

 

  据了解,保险共有两档,一档价格为保费20元,如被保险人在上海、广州或深圳由于天气原因看不到月亮,可以获得保险理赔50元。第二档为保费99元,赏月城市由3个增加到41个。如被保险人在其所在城市由于天气原因看不到月亮,可以获得保险理赔188元。保险金将直接汇至被保险人的支付宝账户。

 

  此外,无论哪个档次被保险人在中秋节当天是否能看到月亮,在中秋节当天都能获得一份10万元的人身意外保障,第二档的被保险人还能获得一盒月饼。

 

  据中国经济网报道,这款让人听起来新鲜又有趣的险种,其本质是人身意外险的附加险,只是以“中秋赏月险”为名进行的变装在现。

 

  “奇葩”上线
  

 

  对这些区别于传统保险的产品,既不能一概否定,也不能听之信之,而是应当一分为二地看待,厘清其中的关系,判断其是否符合保险法中的保险原则和法律原则。

 

  业内人士表示,“奇葩”保险,带来一些启示。这类产品定位互联网营销,运用新媒体、新技术,让这种产品具有很强的眼球效应,经过自媒体、微信平台等途径的“参与式”营销,较传统营销模式人力成本更低。与线下保险销售模式相比,“奇葩”保险在营销定位上更为精准,例如前述“鹿晗恋爱险”就是粉丝经济的体现。对传统保险产品生产和传播模式的创新。与保险业传统的财产保险、人身保险、责任保险相比,“奇葩”保险更具有想象力,不少产品具有互联网基因,侧重投保人的互动和参与感,在投保范围和保险额度上都赋予投保人较高的自主权,在保险费率上也更加灵活。

 

  据中国经济网报道,“奇葩”保险,缺乏风险评估以及保险精算的数据支持,个别产品设计先天不足。保险是一种对可以承保的风险事件的管理手段,保险产品的开发和设计,离不开对于风险概率事件的精确统计。不少“奇葩”保险产品并不满足上述前提条件,例如“扶老人险”,将“扶老人”其定义为风险事件,既不符合社会道德原则,也缺乏精算数据支持,产品设计本身就存在问题。侧重前端,忽略中后端服务,短期性、临时性特点明显。保险产品的本质是一种专业化服务,而不少“奇葩”保险忽略了其服务属性,保险公司侧重营销和推广,而忽视了后续的咨询和理赔等服务。即使被实践接受的保险产品,如“熊孩子险”,很多投保人也并不清楚该保险的实际含义和真实价值。另外,不少“奇葩”保险产品具有很强的“时令性”,其保障难有持续性,从而给费率定价造成了极大困难。

 

  名不副实
  

 

  当下,互联网通达,人们钱包里的现金、各种信用卡和会员卡全部都可以整合进手机里。一些线上APP除了承载着社交通讯的功能,也集成了各种新兴产品的电商平台和支付平台。这些新兴产品中,不乏人们常提及的网络保险。而有些保险虽然带有“险”字,却并非是为市民提供保障的险种。

 

  2017年11月,网上有商家推出了一款“鹿晗恋爱险”,每单保费11.11元,承诺如明星鹿晗和关晓彤一年后仍保持恋爱关系,商家便支付双倍金额,不少粉丝竟然购买了该产品。2018年1月,保监会发布了相关风险提示,明确将其定位为非保险产品,不符合《保险法》相关规定,消费者购买后会有法律风险。“鹿晗恋爱险”是一起典型的挂着保险名义的非保险产品。该产品不具有保障属性。

 

  《保险法》规定,保险产品应该具有可保利益,而“鹿晗恋爱险”并不具有可以被承保的利益,如果消费者购买该产品,则无法获得《保险法》之保护。

 

  保监会表示,媒体报道有互联网平台销售公众人物“恋爱险”(如“鹿晗恋爱险”),以在一定期限内公众人物是否保持恋爱关系为赔付条件。经核实,公众人物“恋爱险”并非保险产品,不符合《保险法》规定,也不是由保险机构开发和销售。消费者购买公众人物“恋爱险”,会面临缺乏法律保障的风险。为使广大保险消费者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保监会提醒:保险消费者要提高警惕,谨防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平台发布的虚假保险产品、项目;购买保险时,认真核实是否由保险机构提供保险服务,仔细阅读保险合同、了解保险保障内容,注意识别真假保险,选择合法保险产品。如果遭遇以保险为名实施的赌博、诈骗,请尽快向公安机关报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隐患重重
  

 

  有着同样疑问的“脱发险”,也曾经因为险种的合法性,一度冲刺热搜。

 

  业内人士表示,最近某网购平台为营销脱发产品,推出了所谓“脱发险”,并承诺消费者最高可以获得一万元的补偿。根据《保险法》规定,投保人与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对保险权利义务进行明确约定,且保险业务必须由依法设立的保险公司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保险组织经营,保险产品必须向保险监管机构备案。所谓“脱发险”完全不符合上述法定条件,并非保险产品。

 

  “脱发险”虽然带有“险”字,实则通过似是而非的名称,在一定程度上误导着消费者,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该“脱发险”更多的是公司对自己产品所做的一项保证,是促销商品的营销活动,并非保障脱发风险的保险产品。

 

  “脱发险”等网络商家推出的各种“险”,并非靠谱的保险,仅是一种难以兑现的营销,消费者还是要冷静对待。购买保险时,应该认真审核是否由保险机构提供保险服务,仔细阅读保险合同、了解保险保障内容,注意识别真假保险,选择合法保险产品。

 

  据人民日报报道,有些保险“标的”毫无规律可循,定价和条款更没有风险数据支撑,所幸这些“创新”都被监管部门及时亮了红牌。

 

  太平人寿有关负责人表示,依据《保险法》规定,只有正规险企才是开发保险产品的合法机构,而且开发的产品需报备保险监管部门,而不是任意公司、企业都可以开展保险业务。在没有确认某链接或某APP是否有相应资质时,就贸然购买所谓的保险产品,虽然买时方便,但很有可能得不到理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