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A 重点报道 B 周刊集群 C 本地新闻 品牌活动 电子版
热门搜索关键字: 读我网 鲁商集团 鲁网
读我网 > 周刊 > 人文壹周 > 正文

传统文化云端重构

2020-5-6 11:13:45 来源:山东商报

  近段时间内,关于传统文化走上云端的话题不断引发热议。除了平台的拓展,更为特别的是在于形式的丰富和内容的多元性。4月,抖音发行首张非遗音乐专辑 《国韵潮声》,将十种非遗元素与流行、电子多元曲风相融合,并通过音乐会的形式线上直播,让非遗元素在与流行音乐碰撞的过程中焕发生机。类似这样的探索还有很多,如手工艺+教学、剧场+直播,搭载线上平台,传统文化在云端走出了多样化探索的道路。山东商报·速豹新闻记者 许倩

 

 

中国结艺传承人尹崇芹线上直播教学
 


  非遗+音乐,演绎国韵新声


  日前,聚焦戏曲题材的网剧《鬓边不是海棠红》和国内首档京剧脱口秀《瑜你台上见》相继播出,在传统剧场之外为戏曲传播打开了另一个出口。相较于穿上戏服唱响经典之声还原传统戏台演出,近日抖音发起的国韵新声活动则展现了戏曲与流行音乐碰撞的别样路径。


  活动推出抖音首张非遗音乐专辑《国韵潮声》,收录十首歌曲,把十种极具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与流行、电子等多元的曲风融合。其中,《帝女花》以同名粤剧为创作灵感,在保留原作品经典旋律的同时加入流行音乐的特色,让传统戏曲中讲述的爱情悲剧更富有现代感。


  以歌曲创作来演绎戏曲故事,这是戏曲与流行音乐结合的全新体现,将昆曲、歌仔戏、粤剧等戏曲元素融入流行音乐创作也是很多音乐人在创作中尝试的新方向。比如《声入人心》第一季中就曾出现将英文歌与宁乡花鼓戏相结合的改编,既不失原曲的高昂,又体现出了花鼓戏的热情奔放。


  以传统戏曲为代表的非遗元素创新再现,这只是国韵新声的一个方面。在专辑收录的其他作品中,不乏有根据民间传说、传统民歌、传统乐器手工制作技艺和传统节日等多门类非遗项目进行的创新结合。如根据国家级非遗土家族民歌代表《龙船调》和利川民歌《种瓜调》整理改编而成的《龙船调》;将晚唐诗人韦庄《菩萨蛮》诗句中创造而成的江南少女形象,与代表江南丝竹的琵琶和竹笛相结合而打造的灵动婉转的歌曲《江南少女》;二胡演奏曲《赛马》与蒙古族的长调、呼麦相结合,悠远动人。


  当戏曲、民歌等传统文化元素邂逅动感、多元的流行音乐,创新后的改编与线上呈现的方式吸引了不少观众在线聆听观看。记者在抖音平台搜索发现,仅“江南少女”这首歌的话题就有超过2400万次的播放量,在原曲之外更有不少网友上传了自己重新改编演绎的版本。期间,平台还推出非遗音乐会线上活动,由知名乐评人、方言歌手和非遗传承人走进直播间,进行方言歌曲弹唱教学,不少网友参与互动。

 

 

抖音推出《国韵潮声》非遗音乐专辑

 


  剧场+直播,打造演出“新舞台”


  对于传统戏曲本身而言,与流行音乐的结合找到了另一种传播的方式。而作为戏曲传承、演出单位的剧团,也着手探索传统剧场之外的新舞台:依托于互联网平台的直播。


  4月5日,无法与观众在舞台上相见的北京人艺在线上平台直播《天之骄子》的剧本朗读过程,通过网络探索舞台的另一种可能性,也通过另一种方式,让观众走进演出的幕后故事。


  直播成为了特殊时期院团将演出“面对面”呈现给观众的新舞台。在山东,也是如此。今年3月,淄博市五音戏艺术传承保护中心面向社会开设“五音戏网络直播教学”。通过直播软件,由五音戏专业演员在固定时间为戏迷教授五音戏经典唱段,开设“一对一”教学及旁听模式,将戏曲教学模式延伸到了线上。此外,台步训练、下腰、唱念做打等练功常态也被搬到线上,在屏幕上呈现给观众。


  戏曲与互联网结合,除了呈现练功及演出过程的短视频形式,直播则是一种更即时的双向互动方式。3月22日,济南市吕剧院开通云直播,通过线上直播方式让大家了解传统文化艺术、了解吕剧这一山东本土特色戏曲。直播由济南市吕剧院优秀青年演员曾凡亮主持,幽默活泼的主持风格瞬间让直播间热闹起来,经典演出唱段和优秀演员的现场发挥,让在线粉丝互动不断。截至目前,云直播在线观看人数超过了170余万,通过地方戏曲宣传了济南文化。


  这一模式也在五一假期期间延续了下来。5月4日,曾入选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的济南市京剧院原创京剧《大舜》 主题演出也通过线上平台进行直播,在线演绎传统戏曲的魅力。线上直播方式的出现,拓展了传统文化的传播边界。与互联网平台结合之后,戏曲拓展了既有受众群体,也不再受地域所限,从一方水土走向更大的舞台。与此同时,线上直播中受众的年轻化以及审美的多元化,也反过来推动了传统文化表达方式的创新转型。随着当下文化与直播的渐趋融合,传统文化找到了新的受众,内容在新的展示平台上也不断转型创新,推动传统文化不断活化。


  手工艺+教学,非遗线上面对面


  在以直播的方式推动传统文化在线转化互动的过程中,非遗是很大的一个群体,就目前而言,通过非遗在线教学又是其中的重要方向。


  文化和旅游部挂牌的百花洲传统工艺工作站内有大批非遗传承人入驻,以工作室的方式让传承人线下教学并进行非遗作品的展示。


  2月10日开始,工作站通过“非遗live场景直播室”用传承人在线直播的方式开展工作。皮影戏、掐丝珐琅、泰山剪纸、中国结艺等多门类非遗传承人与观众线上交流。通过直播,观众可以从细节感受传统工艺的制作过程,手艺人的匠心和专注也在镜头下尽览无余。


  区别于以往对各门类作品的了解,直播的过程既让观众了解了传承人的传承过程,也全程观看了创作过程,可全方位地揣摩一门非遗项目。中国结艺传承人尹崇芹告诉记者,如今通过线上平台直播已经成为了生活的常态。而直播除了展示,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作用——教学。“现在直播的平台很多,同时会结合短视频的形式展示,这是教学的一种方式。白天也会有市民或游客来工作室跟我学习结艺,这样形成了一种线上和线下的补充,扩大了非遗的传播和传承面。”


  据悉,自平台开播以来,已有济南皮影、泰山剪纸、黄家烤肉及甘肃植物印染等数十位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参与直播活动,在宣传非遗项目的同时,提高了非遗的可见度,拓展了非遗传承传播的方式。搭载线上平台,传统文化拓展了传播边界,戏曲、传统手工艺等传统文化艺术不再受地域和展示形式所限,从一方水土走向了更大的舞台。与此同时,传统文化找到了新的受众,内容在新的展示平台上也不断转型创新,推动传统文化不断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