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A 重点报道 B 周刊集群 C 本地新闻 品牌活动 电子版
热门搜索关键字: 读我网  速豹新闻网  鲁商集团 速豹新闻网
读我网 > 新闻 > 山东新闻 > 正文      速豹新闻网

半路出家的非遗传承人单孟渤:艺术老顽童“玩转”指尖艺术

2021-10-24 7:42:21 来源:山东商报

        72岁的单孟渤老人前半生从事生物药物研究工作,后半生却与雕刻紧密相连。人到中年才接触刻瓷与蛋雕艺术的单孟渤,如今已是刻瓷和蛋雕领域的领军人物,也是济南市刻瓷与蛋雕两项工艺的非遗传承人。如今,单孟渤年过古稀依然努力学习新的艺术类型,同时不忘传承非遗文化。

 

        ◎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郑芷南 见习记者 郇志同

 

 

单孟渤黑釉刻瓷作品

 

        从小“不务正业”

 

        1949年,单孟渤出生于济南的一个书香门第,父母都有很深的学问,家教甚严。父母对年幼的单孟渤要求极高,但这并没有阻碍他对艺术的追求和热爱。


        在单孟渤小时候,济南大观园有大小店铺200余家,既有京剧、相声、说书、唱戏的,又有打拳卖艺、拆字算卦的,还有供人品鉴的古玩字画摊,各路民间艺人汇集于此,各种艺术门类混合其中。“那时候我每天上学、放学都经过那,我经常跑去玩。”单孟渤回忆,“那时候最喜欢去卖小人书的摊子,自己攒的零花钱全买小人书了。”单孟渤买小人书不只是为了看,看完他就比着书上的人物画出来。单孟渤说,他绘画素描功底就是从那时候打下的。


        单孟渤告诉记者,那时候的玩具,都是自己动手做的。“家里的收音机、钟表之类的东西都被我拆了个遍。”单孟渤笑着说,“其实现在也是一样,手闲不下来,这才捣鼓捣鼓刻瓷之类的。”中学时期,单孟渤做黑板报时展现了自己的绘画才能,在同学中小有名气。“十分钟就能画一幅。”单孟渤说,“我还给全班同学的钢笔杆上都雕刻了作品,现在还有人留着。”


        单孟渤的这种课余爱好被家里人视为“不务正业”,他的艺术之路也被迫中断。中学毕业后,单孟渤被分到建设兵团,1974年底兵团解散,单孟渤又被分配到山东医学院校办药厂。单孟渤的父母一直希望他成为一名科学家或者工程师,他也没有让父母失望,1977年恢复高考后,他考入山东医学院(山东大学医学院)学习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1987年,他又调到山东生物药物研究院从事医药研究工作。


        参加工作后,单孟渤那颗向往艺术的心也没有“安分”下来,业余时间经常练习绘画和雕刻。“那时候我同学结婚都不要我的份子钱,就要我给他们画幅画当结婚礼物。”偶然间,单孟渤又爱上了摄影,“小时候钱都买了小人书,工作后赚的钱,都投入到买相机、胶卷、洗相片上了。再往后,接触刻瓷又把钱花在买瓷盘上,这辈子就没攒下什么积蓄。”单孟渤笑着说。

 

 

单孟渤制作蛋雕

 

        一个盘子一把刻刀

 

        单孟渤与刻瓷的渊源,源自一次出差。1992年他到淄博出差,恰巧当地举办陶瓷琉璃艺术节。这是他第一次知道刻瓷,回到家后决定自己试一试。


        没有刻刀也没有陶瓷,单孟渤想办法托朋友做了把刻刀。没有陶瓷就用家里的盘子、杯子、烟灰缸之类的练习。“家里只要是不带花的白盘子都被我刻了个遍。”单孟渤说。也许是因为从小的绘画雕刻基础,练习一年左右,单孟渤的刻瓷技艺就极为娴熟。后来,单孟渤又拜朱振启先生为师,刻瓷技艺快速提高。


        单孟渤的家中就像是艺术博物馆一样,摆满了各式各样的作品。其中,客厅的一面墙上挂满了黑釉瓷盘人物肖像刻瓷作品,国内外的名人肖像栩栩如生,连最细微的发须都根根分明。“肖像是刻瓷中难度最大的,不仅要形似更要神似。我的素描基础和摄影功底对刻瓷有很大帮助。”单孟渤说。一幅瓷雕作品,要用小錾子凿几万下,甚至几百万下。单调枯燥的动作不断地重复,一幅作品要花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单孟渤家里挂着一件直径66厘米的齐白石肖像瓷盘,那是他最满意的作品,他说这件作品花一年多的时间才完成。

 

        一枚鸡蛋一个地球

 

        接触刻瓷几年后,单孟渤加入了山东省刻字艺术家协会,在协会里认识了一位能在红皮蛋壳上雕刻的会友,瞬间就对这种新奇的雕刻方式产生了兴趣。简单请教一番之后,单孟渤又回到家中开始研究蛋雕技术。


        蛋雕需要的工具很简单,一个蛋壳,一把刻刀,就可以展示出世间万物。工具简单,过程却并不轻松。由于蛋壳很薄、易碎,所以在上面雕刻的每一笔都需要很高的稳定性,“如果手不稳,稍微一抖,蛋壳就很容易碎。”单孟渤告诉记者,他刚上手的时候刻了近10个蛋壳,才完成了一个成品,单老家里有一个柜子里都是做坏的蛋雕残品,其中有不少接近完成的,最后手一抖就刻坏了。“蛋雕玩得就是‘心跳’,有一丝差错就坏了。”单孟渤老人笑着说,“那天一个没注意,小孙女跑进来给我捏坏了好几个。”


        在众多蛋雕作品中有一个格外引人注目,表面上看是一个普通镂空雕刻蛋雕,但仔细看会发现通过表面镂空的孔洞,内部还有好几层镂空蛋雕,整个作品像是一个套娃一样,这是单孟渤的一门绝技。


        蛋雕和刻瓷,一软一硬截然不同的两种艺术,在他手中被刻画得出神入化,令人叫绝。2015年单孟渤加入世界蛋艺术家协会后,将自己的蛋雕照片发到网站上,引起了不小轰动。

 

        人老心不老

 

        单孟渤家里摆着上百件艺术作品,其中不仅有刻瓷和蛋雕作品,还有书画和葫芦雕刻等其他作品。一进门的两幅银色的画作引起记者注意,作品中银光闪闪的关公和秦琼,身骑骏马手持兵器如门神一般悬于墙上,“你猜猜这是什么做的。”单孟渤笑道,“这其实是两个易拉罐做的,算是一种铝箔雕刻画。”


        几十年来单孟渤尝试了许许多多不同的艺术形式,多种形式融会贯通。“前几年在手机上看到这种铅笔雕刻,就想着自己尝试。”单老拿出几个盒子,里面竟是一根根铅笔,令人惊叹的是铅笔芯被雕成了各种形状,甚至有一根被做成了可以活动的锁链状。“这东西太难做了,前两年我还能做,现在年龄大了做不了了,眼看不清,手也控制不了那么细了。”单孟渤叹了口气,“不过最近我又迷上了彩铅画。”单老的彩铅画可不是小孩子画的那种儿童画,他的画属于超写实彩铅画。画中小猫咪的毛发清晰,眼神清澈,不仔细看都会以为这是照片。


        “这些年我一直没有停下艺术创作,也一直学习新的艺术类型,总有新的艺术能够吸引我。”单孟渤说,“做我们这行也得跟随潮流,像这刻刀,我现在用的就是电动的,效率高了不少。”单孟渤虽然做了几十年传统雕刻,但也不拘泥于传统,勇于创新,追随潮流。


        在艺术创作之外,单孟渤也不忘传播非遗文化,身为济南市刻瓷和蛋雕双项非遗传承人,他经常走进社区和校园讲课。古稀之年的单孟渤,有徒弟十几人,从十几岁到五六十岁的徒弟都有。不仅在国内,单孟渤的艺术作品也传到了国外,他本人也到韩国、泰国、美国等地去教课,弘扬中国艺术文化。


        对于未来,单孟渤有自己的想法,“我今年已经72岁,我不知道我还能再刻几年,现在眼睛和身体都不如以前,我想多培养出一些学生来,将我的技艺传承下去,不能让这些艺术失传。”同时,他也希望不管是刻瓷、蛋雕,还是其他的一些非遗技艺,能够传承下去,发扬光大,走出国门,让更多的人能够知道中国的手工匠人是多么厉害,中国的传统技艺是多么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