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A 重点报道 B 周刊集群 C 本地新闻 品牌活动 电子版
热门搜索关键字: 读我网  速豹新闻网  鲁商集团 速豹新闻网
读我网 > 新闻 > 山东新闻 > 正文      速豹新闻网

4位住鲁全国政协委员为建设文化强国建言献策

2021-3-7 9:08:23 来源:山东商报

    3月6日晚,山东省政协继续开展全国两会“云访谈”活动,与住鲁全国政协委员交流履职故事和提案建议。全国政协常委、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文史哲》主编兼编辑部主任王学典,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画院院长孔维克,全国政协委员、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副主任、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和全国政协委员、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教授、省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李掖平,以视频连线的方式与“民声连线”群众代表、“百姓智库”成员、媒体记者进行“云对话”。◎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王颂博


    杨朝明:文化强在人心强

 


    全国政协委员、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副主任、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一直都是传承儒家文化的践行者,今年带来的提案也继续聚焦中华传统文化。


  “文化的深层在于道德意识与价值观念,中华民族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情怀,有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有在困难、灾难面前永不低头的坚强意志。这些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杨朝明强调,文化强在人心强,“我们有责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厚植于青少年的心灵,以文化浸润心田,在他们心中牢固树立起国家和民族共同体意识。”


  杨朝明表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干部是主导,学校是主场。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对学生有全方位的影响,学校领导和教师必须重师道、严师德,严于律己,垂范引领。


  “2017年起,我所在的物业公司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社区的活动,面向3000多名员工开展经典诵读等活动,其中论语讲解活动已经累计开办了500余期。”在连线现场,山东省政协“民声连线”群众代表、“百姓智库”成员温雪娜,也就弘扬传统文化和杨朝明进行了交流。


  “你们的做法非常有实效,也充分说明优秀传统文化有强大的感召力。”杨朝明还补充说,“只有结合现实的生活,传统文化的落地才有效果。”


    王学典:教育兴才能百姓富

 


    全国政协常委、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文史哲》主编兼编辑部主任王学典今年准备了两件提案,全部跟教育相关。一件建议将教师节从9月10号改到9月28号孔子诞生日那天。另一件建议是振兴教育,发挥教育在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中的作用。


  王学典认为乡村振兴首先要振兴教育,已经脱贫的原深度贫困地区,如何彻底走出贫困状态,不出现规模性返贫,持久地走向富裕?对于这个问题,王学典认为答案、道路很多,教育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条。


  他建议,在原深度贫困地区率先试点实施十二年义务教育。


  王学典指出,目前我们的义务教育截止到初中,高中阶段仍然是收费教育,这个费用各个地区不一样。这些费用看起来不高,但是对贫困地区而言,可能就是高的,就有可能有家庭拿不出这些钱,致使孩子丧失接受高中教育的机会。


  “目前,年轻人多数的上升通道都跟高中教育有关,上不了高中就上不了大学,很多机会就会把你排除在外。”王学典说,他认为原深度贫困地区,如果摆脱贫困的状态,就需要普及教育,尤其是高中教育。让原深度贫困地区的孩子进一步接受高中教育,进一步地接受各种各样的其他教育,让他们自己具备脱离贫困的思想,走向富裕。


    孔维克:培养艺术鉴赏力

 


    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画院院长孔维克十分关注传统文化,尤其是书法、国画艺术在年轻一代中的传承。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他准备了17件提案,其中之一就是建议将“百幅书法”“百幅国画”纳入中小学美育教材。他说,这些作品可以分批次进入教材,由浅入深地培养孩子们的艺术鉴赏力。


  孔维克说,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的独特代表,文字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汉字的信息稳定,信息量、文字既是古老的也是先进的。书法作品是艺术化了的文字,书法作品进入教材,有利于学生从文字和艺术角度进入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


  孔维克认为,书法和国画艺术的核心价值有它本体审美价值和社会功能,具有很高的美育、德育价值。比如颜真卿的《祭侄稿》,我们看了以后,就从他写的文字,到最后的亲情故事到现在还能打动人心。书法作品中的《兰亭集序》,不但可以欣赏书圣的书法艺术,而且文字本身也很优美,都可以让我们通过一个个的书法作品进入中华文化故事。


  对于传统文化、红色基因的传承,孔维克认为,从创作的角度来讲,作品表现内容上要融入时代,反映时代。


  孔维克表示,艺术创作离不开时代精神。每个时代的艺术作品都展现了当时的精神和美学品格。“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艺术形式或多或少都借鉴于古人,但如果只是一味地照搬,就会不符合时宜。所以,需要艺术家扎根人民生活,融入时代精神,不断创新创造属于我们时代的艺术。”


    李掖平:激活民俗文化内核


    全国政协委员、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教授李掖平,今年带来的提案聚焦现在大热的网络文学。


  “网络小说的特点就是作者神思飞扬,题材特别丰富。”李掖平表示,作家们在写作时连篇累牍,故事也越来越匪夷所思。“同时,网络小说的语言大多是脱离规范的,口语甚至口水特征明显,这也导致很多作品出现宣扬不正确价值观的倾向。”


  李掖平认为,对网络小说的监管势在必行,但一封了之不是办法。“建议加强管理,责成各大网站派专人专员,负责审核网络小说的思想立意。”


  李掖平建议,不管写什么题材,都要坚持现实主义精神,就是面向历史有反思,面对现实有包容、悲悯的情怀,面对未来有利于人类生存的美好设计和想象力的表达。“当网络文学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连接着民族命运、国家未来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时,现实主义精神就会通过各种题材,呈现出鲜活的魅力。”


  “现在人们感觉年味越来越淡,民俗变得越来越少,您怎么看?”对于记者的这个问题,李掖平有自己的观点,“随着社会进步,不少民俗跟不上社会发展是必然现象,我们应该找到更好的传承办法。”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过是表现载体。”李掖平表示,用现代的、时尚的载体去展现、去激活民俗的文化内核才是传承的关键。李掖平呼吁艺术学院应该增设民俗文化创意专业,让民俗元素和民俗艺术能得到大众化的、市场化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