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A 重点报道 B 周刊集群 C 本地新闻 品牌活动 电子版
热门搜索关键字: 读我网  速豹新闻网  鲁商集团 速豹新闻网
读我网 > 周刊 > 眼界周刊 > 正文      速豹新闻网

不学而过

2021-8-1 7:32:42 来源:山东商报

        字里有料

 

        当前,我国的慕课数量和应用规模位居世界第一,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慕课更是成为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网课一派繁荣的背后,十几元甚至几元钱即可购买“代学网课、代考试”一条龙服务,已在部分高校成为公开的秘密。

 

        据报道,高校替课风行成了产业链,而这种风气如今已延伸到线上,通过黑客工具对正规线上慕课平台密钥数据包进行抓取并破解,刷课技术可以实现“刷课秒过”“考试改分”“提取试卷”“考试包过”等多项功能,其规模和程度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网友热议

 

        不论是什么领域,为什么总会有人念歪经?”

 

        付费刷课不仅严重破坏了网课教学的网络安全,更对高等教育质量和学生价值观造成严重冲击。”

 

        青年人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要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在学习过程中要仰望星空,以理想为导引,但更需要脚踏实地,不可投机取巧,要一步一个脚印。”

 

          全媒全解

 

          刹住“偷懒耍滑”歪风

 

          你能想象吗?高校网课一派繁荣的背后,却是一边挂着慕课“走进度条”,一边通宵游戏“组团开黑”等场景。十几元甚至几元钱即可购买“代学网课、代考试”一条龙服务,已在部分高校成为公开的秘密。

 

        据中国青年网等媒体报道,近日辽宁省朝阳市公安局侦破全国首例“付费刷课”案件。案件显示,市面上有不少“黑客工具”通过对正规慕课进行数据抓取及破解,实现“刷课秒过”“考试改分”“提取试卷”等功能,而购买该服务的大学生遍布全国。

 

 

        刷课平台数据显示,仅2019至2020年,全国范围购买刷课服务的学生超过790万人,刷课数量超过7900万科次。此外,初步统计5个刷课平台的下线各级代理人数已超10万。“付费刷课”近两年疯狂生长的重要原因是“层层代理制”。而绝大多数刷课平台代理人、用户均为在校大学生。

 

        技术是把双刃剑,我们享受着便利,也要警惕其中隐患。尤其教育领域,由于拥有庞大的受众群体以及巨额的利润空间,往往备受技术开发青睐。也因此,一旦管控稍有漏洞,就会乱象滋生。刷课平台侵扰慕课是一例,还有各类拍照搜题软件演化为“抄作业神器”,作业打卡类APP被嵌入儿童不宜信息等等,不一而足。

 

        这些年,对技术应用跑偏现象的反思不少,家长和学校亦在严防死守。但从实际情况看,要形成真正威慑,还得管得更严一些。以“付费刷课”为例,给在线教育平台弥补漏洞、打上技术补丁固然必不可少,但相关部门及时介入,将背后作恶之人绳之以法,则更为根本。说到底,开发技术的是人,使用技术的也是人。既然某些利欲熏心之人只想“做生意”,就应当让他们算算性价比。无论是加大惩罚力度、列入行业黑名单、直接下架封停,还是明确定罪量刑标准,都得让他们感到得不偿失,才可能倒逼其收手。

 

         教育是高尚的事业,也是一个需要敬畏的行业。堵住技术应用跑偏的空间,才能让技术成为年轻学子成长的助力,而非偷懒耍滑的帮凶。

 

        《新京报》评论文章指出,“付费刷课”产业链受众人群之多,覆盖范围之广,暴露了在线教育平台的巨大漏洞。一方面,相关平台亟待弥补技术漏洞,网络课程的考核也要从在线时长等技术性标准转变为内容性标准为主,从源头杜绝网课“不学而过”,不给别有用心者以可乘之机。

 

        另一方面,也要切实提高授课老师授课能力和课程质量,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内容为王,如果课程内容乏善可陈,即便不花钱刷课,大多数学生恐怕也只是打开视频就放一边。这样的“学习”,又有何意义可言。说到底,大学生花钱刷网课,可谓有百害而无一利,但也需多管齐下、综合施策,方能杜绝这样的歪风邪气,在保障高校网课教学秩序的同时,也确保我们的高等教育质量。

 

        光明网光明时评则认为,网课的流行也要求学校在网课的考核上要建立相适应的机制。如有专家就建议,要从考核在线时长等技术性标准转变为内容性标准为主,从源头杜绝网课“不学而过”。而对于代刷行为,学校也有必要实行倒查机制,对相关作弊行为给予必要的处理和惩戒。

 

        而从舆论反馈来看,网课代刷风气流行,也应该倒逼学校对于课程质量的反思。像有的学生就指出,有些网课本就是在无故增加学生负担,其必要性和合理性都存在疑问。

 

        此外,我们还可以发现一种现象,如今不光是大学,不少网课实际都只是要求学生用电脑和手机播放一定时长就可以完成考核,这背后的形式主义,同样不容小觑。在这个意义上说,对于网课的利与弊,全社会恐怕都应该有重新的审视,并在此基础上有趋利避害的机制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