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A 重点报道 B 周刊集群 C 本地新闻 品牌活动 电子版
热门搜索关键字: 读我网 鲁商集团 鲁网
读我网 > 周刊 > 领读 > 正文

王宗坤:讲出自己的独特故事

2020-6-27 8:33:15 来源:山东商报

        从乡村到都市,从爱好文学的少年到专业写作者,山东作家王宗坤以其真诚的笔触,为读者奉献了《向上向下》《调整》《新闻部主任》《我是好人》等诸多优秀作品。他的作品也被业内认为“字里行间激荡着济世匡时、抑恶扬善的悲悯情怀”。2019年,王宗坤再与山东省作家协会签约成为省作协第五批签约作家。日前,记者专访王宗坤。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记者朱德蒙

 

  乡村少年的文学启蒙路

 

  上世纪80年代,这个被作家冯骥才形容为中国当代文学史的“黄金年代”的新文学时期,也是王宗坤于懵懂中开始接触文学的时候。

 

  1985年9月,王宗坤成为一名师范生。他回忆,那是一种与乡间完全不同的生活,整个校园中洋溢着浓浓的文艺氛围,“除了到处飘荡着的流行歌曲的旋律外,还不时会有拿着诗集的忧郁少年向你走来。”当被这种潮流所裹挟的某天,在操场边那栋陈旧的实验楼的墙壁上看到一则征文启事后,于是,这似乎便也成了初入校园的乡下少年的人生的一个新起点。

 

  这次征文比赛,王宗坤获得二等奖。虽然早已忘记征文题目,内容也不甚清晰,但那次征文比赛的奖品却一直深留作家脑海中,“那是一本厚厚的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巴黎圣母院》。”

 

  当然,除了奖品,还有“附赠品”,即认识了几位同样爱好文学的师兄。“几位师兄几乎是校园里的‘明星’,从内容到形式都引领着某种时尚,这自然于我这个刚从农村出来的少年也有着吸引的力量。”王宗坤表示,和他们“混”在一起,自己也迅速被同化。当某天某位师兄谈起,读书还是要读名著时,初入文坛的文学少年也想办法找来了一堆名著阅读。尽管“书非借不能读也”,但借了,也并不一定就能读进去。“那时读书基本都是囫囵吞枣。”王宗坤坦言。不过幸运的是,那之后竟让他“遇见了”巴尔扎克。于是,在学校剩余的几年,便由校图书馆里的30多部巴尔扎克著作陪伴。

 

  读书的同时,王宗坤开始尝试写小说。但他坚持,那时的写作,并非来自自己内心表达的需要,只是为了向几位师兄看齐,以及想要有点“成绩”,“带着这样可疑的动机,写出来的文字质量,也就可想而知了。”

 

  尽管自嘲出发点不纯,但收获却像中奖般意外而来。大三上学期,根据真实生活在自己家乡的村民哑姑为原型创作的小说《哑姑的故事》在《春笋报》发表。“虽然有原型,但哑姑的故事是我嫁接过来的。邻村有一位失去儿子的母亲,很快也追随孩子而去了,文中我回避了母亲的死亡,只让哑姑对着苍茫的天空嘶哑地追问。”王宗坤表示,现在想来,这应该是自己第一次通过文字来触及人生的痛感,所以至今印象深刻,“这也是我的文字第一次变成铅字,且收到了人生的第一笔稿费,三块两毛钱。”

 

  当拿到那张绿色汇款单,王宗坤称,有那么一瞬间意识是恍惚的。那正是课外活动时间,他原本是由教室回宿舍路过传达室,但很快便调整线路,朝着教室疯跑去,“手中的汇款单上下扇动着,恨不得让它发出汽笛般的声响。晚上,我特意约上几个相处不错的同学去门口的小饭店庆祝,喝多了就躺在篮球场的水泥地上狂放地胡言乱语,似乎天一亮自己就变成鲁迅、茅盾。”

 

  文学锻造人心,涤荡心灵

 

  1988年夏,师范学校毕业后,王宗坤被分配到一所乡村中学任英语教师。此后,为生活奔波,与文学也越来越远。直到1995年下半年,已在一家区级新闻单位工作两年多的王宗坤,决定重拾文学。“那时我还没有成家,那场刻骨铭心的初恋还盘旋在我心头。我的写作就从这人生真实的痛感出发,深入尘世的肌理,去寻找生命中的伊甸园。”很快,一万多字的短篇小说写完了,作者采取一种回望姿态,情景是虚构的,但情感是真实的。这篇名为《月光下的石狮子》的文章在当年《当代小说》第十期发表,“这也是我第一篇真正意义上的文学作品。”

 

  此后,在紧张工作之余,王宗坤开始了业余写作。第二年,短篇小说《波动》《丢失的鞋》在《山东文学》发表。又隔了一年,中篇小说《走进走出》在《时代文学》刊出。2003年,中篇小说《在黑暗中握手》被《中篇小说选刊》选载,同时还被收入多种文集。2004年,中篇小说《红尘有爱》被《中华文学选刊》选载,同年长篇小说《向上向下》出版,并获评“新时期最有影响力的十二本官场小说”。

 

  泰山学院教授田承良曾在文章中评价王宗坤及其作品,“从《向上向下》《调整》《新闻部主任》到《我是好人》,王宗坤的小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写农村生活的,一类是写城市生活的,其中一部分被评论界称为官场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向上向下》的出版。王宗坤在作品中更多地是为内心写作,为灵魂写照,用真诚与这个博大的世界进行交流对话。读王宗坤作品,总感觉他更关注的是人的命运、生存和情感,字里行间总是激荡着济世匡时、抑恶扬善的悲悯情怀。”

 

  谈起官场小说创作,王宗坤却表示,从没想过自己作品会被贴上官场小说的标签,心里也不认同这个标签,“我坚持认为,我着重的是人物命运的波诡云谲与人生的阴晴不定,是沉溺于生活泥潭中的人性的挣扎,是一种无奈的堕落与无望的抵抗。”“我一直认为,文学是一项向内的事业。她首先会帮助人认识自我、完善自我,能帮你更明确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会让你由懵懂回归清晰,由感性回归理性,由绚烂回归平淡。”在王宗坤看来,一个真正爱文学的人,最终会沉静下来,宽容地看待这个世界,同时也会轻易地被感动,甚至会为一个陌生人的一句客套话而泪流满面,会为自己的每一个善举而激越无比,“文学锻造了人心,涤荡了心灵,当一个文学从业者变得越来越单纯,活得越来越简单,他才算踏上了文学的正途。”

 

  关于今后的创作计划,王宗坤表示,近年来深刻认识到了阅读是写作的真正源头,也深切认识到自身学养的缺陷,阅读的时间已基本大于写作的时间,“我正在创作一部有关地域文化的长篇小说,也是2019年中国作协的定点深入生活项目。如何讲好故事,如何讲出属于自己的独特故事。这是我一直以来的奋斗目标。”

 

  作家简介

 

  王宗坤,山东省作家协会第二、第五批签约作家。鲁迅文学院第十四届高研班学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长篇小说《向上向下》《太阳的绳索》等四部,中短篇小说集《我是好人》。在各类文学期刊发表中短篇小说80余篇。其中《在黑暗中握手》《普通话》《月光在心中绽放》《采访范小叶》《小黄是头牛》《意外之外》《鳗鱼》《如此安静》《爱情也许曾经来过》 等多部作品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中华文学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中篇小说选刊》《长江文艺·好小说》《中国年度小说》等选刊和选本转载。作品曾入围首届鲁彦周文学奖,第二届齐鲁文学奖。获山东省第二、第四届泰山文艺奖(文学创作奖)等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