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A 重点报道 B 周刊集群 C 本地新闻 品牌活动 电子版
热门搜索关键字: 读我网 鲁商集团 鲁网
读我网 > 周刊 > 眼界周刊 > 正文

网络招聘如何拨云见真

2020-12-27 9:06:44 来源:山东商报

        点一点鼠标,简历立刻投出。开一下摄像头,面试轻松完成……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时代发展,网络招聘以其快捷方便的优势,成为当前用人单位招聘的主流形式。尤其疫情袭来,大量线下招聘会也纷纷搬到了“云上”。不过随着网络招聘越来越多,其中问题也频频出现,甚至有不法分子从中设置招聘“陷阱”,让求职者苦不堪言。好在这种情况即将有所好转,日前,人社部出台《网络招聘服务管理规定》,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广大求职者对此十分关注,期盼《规定》实施后,“云招聘”乱象能够得到极大治理,让求职者可以更安心,让网络招聘的那片“云”更加纯净。◎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邹通

 

 

       云招聘,成主流

 

 

        不必跑腿,网上递交简历,几天就可以找到心仪的工作。网络招聘如今已经越来越受求职者的青睐,除了方便快捷,能够远程面试也可让求职者心态放松,不至于因为陌生环境而造成紧张。

 

        此外,在疫情防控的特殊背景下,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行业协会、社会招聘机构、平台企业等加强合作、创新服务,帮助求职者“云上找工作”。“云宣讲”“云招聘”已经成为如今用人单位和求职者都乐意选择的方式。

 

        据人社部网站公布的数据,今年3月20日至6月30日,人社部发起实施“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208万家用人单位发布岗位信息2761万人次,劳动者投递求职简历近2000万份。实施百日免费线上技能培训行动,大规模开展免费线上职业技能培训,实名注册学员总人次数突破1300万,线上培训总人次数超过1200万。许多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得到有效保障。

 

        根据此前的报道,今年教育部与9家社会招聘机构联合推出“23456校园网络招聘服务”,已提供岗位信息1522万条,累计注册毕业生669万人次,投递简历3736万人次。“全国高校毕业生网上签约平台推动11个省近900所高校开展网签工作,今年已有64.5万毕业生完成网上签约。”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王辉表示。可见,网络招聘已然成为当下招聘市场的主流。

 

 

        陷阱多,需谨慎

 

 

        面对旺盛的网络招聘需求,网络招聘服务水平亟待提升。此外,网络招聘的市场环境也问题频出,招聘网站上更是“陷阱”多多,“假招聘,真骗局”现象时有发生。

 

        各大媒体此前就曾报道过不少有关网络招聘骗局的案例,骗局的主要形式也被一一归纳。例如:上岗前先缴费培训。这是最常见的一种骗局,就是在经过多轮面试之后,以岗前培训为借口,收取各种培训费用,但培训结束后却告知条件不符、岗位已满,不予录用。

 

         还有一类骗局是“移花接木”,这是一种打出很诱人的招聘职位或者招聘待遇,让求职者去应聘工作,但是实际工作却不是那么回事。此前就有媒体报道,某高校毕业生应聘“材料整理”工作,以为是整理一些办公文字材料,可当他们准备开始工作时才发现,所谓材料实则是整理拆迁剩下的墙体建筑废料。

 

        有一类骗局就更气人了,设定套路就是为了“免费劳动力”,这是比较高智商的陷阱,假借招聘考试,让人才免费帮做程序。这类骗局大多出现在IT行业,例如某公司在“笔试”中要求求职者编写程序,多名求职者的试题各不相同,但多段程序恰巧合成了一个项目,考试结果则是无一人被录用。
实习类骗局就更为多见了,这类骗局就显得比较“low”,利用实习的借口,来刻意降低员工的工资。此前就曾有过报道,一家公司招聘网络管理员岗位,明确表示月薪为2000元,但招聘后却与员工签订“见习协议”,每月仅支付504元的“见习补贴”。

 

        此外,虚假的企业信息则是“云招聘”中最大的一个坑,一些招聘平台审核不严往往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导致虚假招聘信息充斥。主播梦、模特梦、高薪梦……许多看起来光鲜亮丽的职业和高额回报让不少求职者丧失警惕,不仅工作没找到,钱还搭进去不少。

 

        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19中国互联网招聘行业市场研究》显示,在网络招聘平台各种不良体验中,求职者最介意企业信息不真实,占比达34.8%。中国裁判文书网显示,自2017年至今,涉及虚假招聘的一审判决书有273份,涉及刑事案件的有174份,最常见的犯罪手段就是诈骗。

 

 

         掉坑后,维权难

 

 

        “云招聘”呈现“坑多多”,吃了亏怎么办?求职者首先想到的应该是维权,但在一些基于网络沟通的在线工作中,更容易因证据不足而难以维权。此前就有媒体报道,南京劳动监察支队曾接到投诉,一学生在网上找到一份兼职写手的工作,双方约定按月结算稿酬。但写了两个月后,该学生依旧没收到稿费。劳动监察的工作人员发现,双方通过网络沟通,没有签订劳动合同,这名学生对该公司的真实名字及办公地点都不了解,监察部门想帮助维权却无能为力。

 

         对此,有专家就曾指出,网络招聘便捷高效,深受求职者欢迎,但面对网络招聘陷阱,求职者要尽可能的做好自我保护。专家提醒,网络招聘信息不对称,求职者的信息在招聘公司那里是透明公开的,而多数情况下,求职者对招聘公司却一无所知,所以求职者浏览招聘信息时一定要擦亮眼睛,面对高收入、低要求的工作,不要急功近利,应聘过程中对方要求缴纳培训费等费用时要拒绝。

 

        此前,外界也一直呼吁网络招聘平台要尽到责任,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向上网用户提供良好的服务,并保证所提供的信息内容合法。换言之,平台负有审查职责。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网络招聘陷阱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理。

 

 

        出新规,待心安

 

 

         为解决“云招聘”陷阱问题,人社部近日出台《网络招聘服务管理规定》,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

 

        《规定》明确,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从事网络招聘服务,应当依法取得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涉及经营电信业务的还应当取得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并持续公示营业执照、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等信息。《规定》规范了网络招聘信息审查、信息保护、收费管理等服务事项,明确从事网络招聘服务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应当建立完备的网络招聘信息管理制度,依法对用人单位提供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查,不得泄露、篡改、毁损或者非法出售、非法向他人提供其收集的个人信息和用人单位经营状况等信息,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不得向劳动者收取押金,应当明示其服务项目、收费标准等事项。此外,《规定》还明确了监督检查、诚信建设、年度报告、信息共享等管理措施。

 

         可见,《规定》有针对性的对招聘信息真实性、收取押金乱象、泄露求职者信息等问题进行了规范,这也是我国网络招聘服务领域第一部部门规章。《规定》实施后,“云招聘”乱象或将得到极大治理,让求职者可以更安心,让网络招聘的那片“云”更加纯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