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A 重点报道 B 周刊集群 C 本地新闻 品牌活动 电子版
热门搜索关键字: 读我网 鲁商集团 鲁网
读我网 > 周刊 > 领读 > 正文

一部公众考古学图书的前世今生

2020-3-14 11:36:04 来源:山东商报

  远古头骨之谜、七千年前的鱼米之乡、沉睡的原始村落、深藏三千年的古代文明、齐国故城寻梦……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明,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殷墟到始皇陵……那些在中国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遗址遗迹令人着迷,但也充满“迷思”,普通大众很难仅通过“外表”去了解它们和它们背后的文明。《中国考古大发现》 正是一部考古专家送给普通读者的读本。它以释疑、解谜、改写、补写历史的角度,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记述了一个世纪以来中国考古领域的33次重大发现,进而展示中华文明曾经的辉煌。


  继1999年《中国考古大发现》出版后,2019年10月,《中国考古大发现》(增订本)又由齐鲁书社正式出版。近日,齐鲁书社总编辑,也是该书责编傅光中向记者讲述了编辑眼中的“一部公众考古学图书的前世今生”。山东商报·速豹新闻记者 朱德蒙


  “找米下锅”偶然而得


  《中国考古大发现》的成功组稿,源于一次偶然。1994年8月,从南京大学(南大)研究生毕业后,傅光中应聘到刚成立的山东画报出版社工作。然而当时出版社现有书稿较少,编辑想出书,只能靠自己去组稿。“到哪里去找谁组稿呢?刚开始一头雾水,不知从哪里下手。”为了“找米下锅”,傅光中带着组稿任务回到母校南大,因不好意思对人说是组稿,便说是“看望”或“请教”。


  1997年冬,傅光中再去同门师妹杨冬梅家“请教”,师妹的丈夫正是南大历史系考古专业青年教师龚良。“当时他们住在南大南苑师生混住的筒子楼的一个隔间里,虽居住条件简陋,但十分好客。我在南大读研期间,也多次邀请我来打牙祭。当我把此次南京之行的目的和盘托出后,龚老师(龚良)说他正和几个搞文物考古的朋友做一些文物收藏和大众考古的普及性书稿,其中有关于民间文物收藏与鉴赏的,还有关于历次考古大发现的,不知我是否有兴趣。”说完,龚良便打印了有关书稿的目录和一两篇样稿送给傅光中。


  关于考古学,傅光中表示,在北师大历史系读本科时,自己曾上过考古学必修课,授课老师是主持定陵发掘的著名考古专家赵其昌。尽管对考古学不陌生,但当时考古课给自己的感受却是刻板和枯燥,地层学、类型学等名词概念更是让人听得云山雾罩,昏昏欲睡。所以看到这些样稿,自己的第一反应是:这类东西出书后有人买吗?


  回济南后,在先后咨询几位出版社前辈及亲自跑书市了解市场行情后,傅光中带着样稿来到选题会。最终,选题顺利通过。“接下来,就是与主编龚良签订出版合同,确定编写体例,双方达成的共识是:做一本图文结合、高品位通俗化的考古学普及读物,书名就叫‘中国考古大发现’。”傅光中说道。


  编辑亦是考古探秘之旅


  《中国考古大发现》是主编策划组织,由若干个分篇作者参与完成的集体项目,大部分撰稿人是南京大学考古专业的校友,有良好的学术功底和专业背景,文字功底比较过硬,傅光中介绍,同时不少人还做过考古发掘的领队,拥有丰富的考古发掘经验。主编和出版者对书稿撰写的要求也十分明确,所以书稿整体质量上乘,做到了内容扎实可靠、文字质朴平实,但又图文互动、深入浅出、引人入胜。


  图书出版后,不少读者评价“本书是考古科普读物,着眼点有趣且贴近大众,语言通俗易懂,同时也具有一定得文学性。排版比较好,颜值高。里面还附有参考文献,标注了图片来源,科学严谨,值得一读。”“本书的内容很扎实,由一线考古工作人员编写,内容详实、专业,同时又具有可读性和科普性。”


  “编辑这部书稿的过程充满了诱惑和乐趣。”傅光中表示,书稿叙述的每一次考古大发现,都是一次考古探秘或文化探险之旅,不读完整篇文章,你不知道到底发现了什么,读完整篇文章后你又发觉,作者给出的发现结果,只是问题的一部分,更多的是回答了问题线索而没有给出答案,“事实上,面对遥远的古代遗存的丰富复杂历史文化内涵,发掘者很难在有限时间内就可以给出所有问题的确切答案,考古发现需要一个不断探索研究的过程,不仅要仔细打量许多出土的‘不速之客’,还要查阅文献寻找解决问题的蛛丝马迹。所以,考古发现的魅力就是永无止境地发现,即发现遗存,探索发现;提出新的问题,继续新的发现。”


  在永不停止的探索发现中,考古学家穿越时空的阻隔,与古人与古物进行着一次次的打探和对话,直至接近或者找到历史的真相。通过编辑书稿,身为编辑,也感同身受了一番考古学的“有意思”。


  “这部书稿所涉及的考古发掘和发现的涵盖面十分宽泛:从考察世界屋脊的古格王国遗址遗迹到发掘北京十三陵之一定陵的地下宫殿,从寻觅内蒙古草原的远古岩画到解读莫高窟佛教雕塑和沂源汉墓的汉画像石艺术……书稿所收录的考古发掘与发现覆盖中国广袤国土的东西南北中,遍布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涉及遗址、墓葬、城址、寺庙建筑、玉器、青铜器、石刻、雕塑、陶瓷等,几乎文物考古的所有门类,它们从不同的时段、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视角,向社会公众生动呈现了源远流长的5000年中华文明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百闻不如一见


  值得一提的是,书稿中介绍了中国各地近代以来科学考古学意义上的30多个重要考古新发现,其中有几处正位于山东,如济南的城子崖遗址、齐国都城临淄故城。


  因为书稿对有关遗迹遗物的介绍十分全面和深入,编稿子的工作就等于做足了预习功课。身为责编,百闻不如一见,因此该到遗址现场“考察”,傅光中介绍,当他与2000多年前春秋时期的齐国先人留下的遗迹遗物对视时,禁不住思接千载,心潮澎湃。


  临淄作为齐国都城长达630多年,在这630多年中,齐国人将临淄经营成为中国早期名都和世界东方的大都市。除了大量文物古迹、荒台密集的宫殿建筑遗址、举世闻名的东周殉马坑、星罗棋布的临淄古墓群……在这座古老的城市里,齐桓公、管仲,齐威王、晏婴、孔子、孟子等王侯将相、文武圣贤先后登场,上演了一场场彪炳千秋的历史活剧。


  “这里有太多的历史文化的沉淀,有太多人物传奇故事,所以临淄故城早在1961年就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淄博也主要因为临淄故城于1994年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的老家青州紧邻临淄,位于齐国腹心地带,也同样是历史文化富集区,它在2013年成为全国县级市中为数不多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傅光中表示,作为一个青州人,也为自己出生并成长于齐国故土感到骄傲和自豪。


  增订本得以增益补充


  通过编辑出版一部图书,进而对一个学科专业的认知发生颠覆性变化,并由此找到自己选题策划的方向,这也是一位图书编辑的“成长之路”。傅光中表示,自己与《中国考古大发现》的故事就是一个范例。因为有了这本书,之后才有了《最新中国考古大发现——中国最近20年32次考古新发现》《剑桥插图考古史》《考古的故事——世界100次考古大发现》以及《中国考古谜案》《世界考古谜案》《中华国宝图典》《世界遗产图典》《中国考古大发现》(增订本)、《世界考古大发现》等成系列的选题产品线。


  1999年,《中国考古大发现》出版后,先后再版2次,连续加印8次,累计发售30000余册,被中央电视台“读书时间”重点推荐一次,也被不法书商和出版社盗版侵权一次。


  时隔20年,《中国考古大发现》(增订本)出版。谈起出版缘由,傅光中表示,增订本共收入中国近代考古学诞生以来的全国各地重要考古发现32处、文章32篇,“该书主编为南开大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尊志教授,分篇文章撰稿者近20人。内容由三部分构成,一部分选自龚良主编、山东画报出版社1999年版《中国考古大发现》,一部分选自许虹等主编、山东画报出版社2002年版《最新中国考古大发现》,一部分为重新组稿的原创稿件。其中,新增1980—2018年38年间中国境内的最新重大考古新发现,包括众说纷纭的河南西高穴曹操墓、扬州曹庄隋炀帝墓,万众瞩目的南昌海昏侯刘贺墓和张献忠沉银的四川彭山江口古战场遗址,以及社会知名度不高但学术科研价值很高的陕北石峁遗址、湖北石家河遗址、黑龙江渤海国墓群等的发掘与发现。”


  “中国近代考古学,诞生于1921年安特生发现仰韶文化,上承宋元明清以来的金石学,同时吸收借鉴了近代西方考古学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以中国考古学家主持进行的河南安阳小屯殷墟与山东章丘城子崖遗址的发掘为标志,逐渐形成自己的学科体系。近百年来,我国考古工作者将考古发掘与文献研究相结合,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本书所涉及的考古大发现,是对中国考古发掘与发现重要成果的一次比较集中的通俗化表达,不仅补写甚至改写了中国古代史尤其是史前史,而且以点成线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近代考古学产生发展的历程。”傅光中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