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A 重点报道 B 周刊集群 C 本地新闻 品牌活动 电子版
热门搜索关键字: 读我网 鲁商集团 鲁网
读我网 > 周刊 > 领读 > 正文

周国平:偶尔远行

2020-7-25 8:41:54 来源:山东商报

        明代画家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卷二》中记:“昔人评大年画,谓得胸中万卷书。更奇,又大年以宗室不得远游,每朝陵回,得写胸中丘壑,不行万里路,不读万卷书,欲作画祖,其可得乎?”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自此流传至今。近期,随着跨省游的恢复,喜爱旅行的人们又开始享受旅程的快乐。对于作家们而言,将读书、旅行和写作相互融合,汇为一体,则更能令其稇载而归。今年,作家、哲学家周国平推出其新作《偶尔远行》。作为周国平唯一一本游记,《偶尔远行》 不同于打卡景点的网红游记,作家以旅行中的沿途感悟记录远游心得。值新书上市,周国平首度现身直播间分享他的旅行和思考。◎山东商报·速豹新闻记者朱德蒙实习生莫非

 

  哲学家眼中的南极与探险家不同

 

  没有什么比极地旅行更适合哲学家了。因为他们看到的,注定和探险家不同。《偶尔远行》责编们称,对于一位哲学家来说,每一次远行都是一次自我审视。在陌生的异域风景中,他是异乡人,也是思考者,在孤寂、真诚的内倾自省中,一如既往地记下关于世界和人生的思考。在新作中,周国平就记录了他在南极的见闻与所思。他说:“哲学家和探险家似乎是完全不同的人。前者以沉思为人生至乐,后者渴望最直接的行动。然而,一个人无论去什么地方,他的灵魂必须独行。否则他虽然身体到了那个地方,也不能说他真正到过了那里。”

 

  在极地荒岛的58个昼夜,足够寂寞。每天,在屋里穿好羽绒服,戴好毛线帽,揣上防雪盲的墨镜和防紫外线的黑色面罩,走到楼下门厅,从长椅下的一排长筒雨靴中拣出贴着“周国平”名字的那一双,再把裹着脚套的两足插进去,然后独自离开住地,朝某一个方向走一段路程。“我没有目标,方向是随机的,路程的远近也是随兴的。步履所至,到处一样荒凉,永远是海、礁石、山丘、冰雪和苔藓。在我现在的回想中,这种独自一人置身于千古荒凉的感觉竟是最值得怀念的。”周国平坦言,一片萧瑟,人在自然中体验渺小,所有熟悉的人和事都远远退去,头脑也因此变得清晰起来。这样的人生经历,无法重来。于是,在那里,他写下了一篇篇属于自己的“极地沉思”。

 

  旅行是一种自我观照

 

  旅行让我们换了一个环境,也换了一个心境。“不只是风景迎面而来,思想也迎面而来。”周国平说。

 

  新作下编中,记述了作者在欧洲讲学时的趣事,同时,也记录了他探访尼采、毕加索、莫奈等多位文化巨擘的故居的经历。这些文字亲切真实,又带有强烈而真诚的内省。“独处异国,与眼前的生活是隔膜的,那只是他人的生活,与自己的生活也拉开了距离。我的生活中充满了变故,每一个变故都留下了深深的刻痕,而我却依然故我。”周国平回忆独自游走欧洲的经历时说道。当然,书中也有周国平一家三口在海德堡的日子,平淡中洋溢着温馨、惬意。在周国平看来,独自旅行和家人旅行是不同的体验,“一个人走,感觉人生是一出戏,归根到底是一个人来到世界,一个人离开世界。和家人一起旅行,是另一种状态,是一种享受,思想可能也不会那么深刻,但为什么要一直那么深刻呢?多苦啊!”所以,这两种状态都是需要的。

 

  很多人说,旅行的冲动总是发生在那些特殊的人生时刻,比如工作陷入瓶颈,比如生活遭遇变故,那些对未来感到迷茫又无法看清自己的时刻。当作为异乡人和漂泊者的那份淡淡的哀愁,以及对世事无常的接纳和重新理解,亦是一种新的启发。“人经历的磨难多了,内心反而会有一种平静,渐渐生长起一种面对和承受的力量,同时对人生有了一种超乎恩怨的感激。”周国平认为,世上事了犹未了,又何必了,“这种心境,并不是看破红尘式的超脱,而更像是一种对人生悲欢的和解和包容。”

 

  随后,在谈起读书和旅行的关系时,周国平则表示:“有一些书,最适合于在羁旅中、在无所事事中、在远离亲人的孤寂中翻开。这时候,你会觉得,虽然有形世界的亲人不在你的身旁,但你因此而得以和无形世界的亲人相逢了。”

 

  鼓励年轻人多读书,读好书

 

  “男生不可不读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读周国平。”这是曾风靡大学校园的一句话。周国平以其细腻哲思和优美文笔,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

 

  作为畅销书作家,周国平也是爱书之人。他在自传《岁月与性情》中曾提到,中学时,父亲每月给他两元钱,一元乘车,一元零用。为了省下车钱用于买书,他总是无比愉快地跋涉在十几公里的郊区公路上。进入大学后,家里每月给他汇五元零用钱,他几乎都花在了旧书店里。因此,他在直播中特意鼓励年轻人多读书,读好书,“对我们影响最大的书,往往是我们年轻时读的某一本书。它的力量多半不缘于它自身,而缘于它介入我们生活的那个时机。”同时,周国平也提醒青年人,书虽是人生益友,但走好人生路,还是要靠自己,“在这路途上,人与书之间会邂逅、离散、重逢、诀别、眷恋、反目、共鸣、误解,其关系之微妙,不亚于人与人之间,给人生添上了如许情趣。”

 

  多元化信息时代,面对各种诱惑,对于很多青年人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很多人为此感到焦虑,甚至产生恐惧感。周国平回忆,自己小时候也是一个内向、自卑的人,常喜欢自己一个人待着,“我在上小学、中学时也常受欺负。我的自传《岁月与性情》里,曾记述这段痛苦的经历。但我认为,任何一种性格没有绝对的好,或绝对的坏。性格很大程度是天生的,但用得好不好,却是你后天可以做到的事情。例如,自卑会让我更加有自我,更喜欢独处、思考、读书,形成这样一种安静的习惯。把自己的弱点当作根据地,从这里出发。不要把弱点当作陷阱、障碍,它实际上是你性格中的一种特点,你只要把这种特点利用好。”

 

  此外,在被读者问及哲学对普通人的影响时,周国平表示:“我们每个人从小到大,处理事情的态度、与人相处的态度,大多是受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之后不自觉地形成的,这些外力力量很大,大到足以支配自己的人生。哲学对普通人最大的好处,是让你反思你人生中的种种原则有无道理,让你自觉地建立自己的三观。三观人人都有,但哲学让它变成一个主动的、自觉的形成。”

 

  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让很多人陷入思考。人在迷茫时,又该如何自处呢?对此,周国平认为:“人都有负面情绪,焦虑、愤怒、嫉妒、怨恨,这些情绪只要可控,不要太过分、太极端,其实是一种释放。应该允许自己有这样的情绪,不要对自己太苛刻。有了这样的情绪不要陷进去,能出来,就没问题。”